兩會聚焦“解渴”中小企
發布時間:2013-03-19 09:20:58 瀏覽次數:次作為一個“當仁不讓”的熱點話題,圍繞如何緩解中小企業“融資難”的熱議被帶到了兩會內外。因之而形成的輿論“沖擊波”,或將撼動決策層,從而深刻影響未來一段時期中國政策走向。
“鄭州有8萬多家民營企業,7萬多家小微企業,民營企業創收占該市GDP的72%,解決了150多萬人的就業問題。”2日,面對到河南全國人大代表團駐地看望的國務院副總理李克強,鄭州市工商聯主席薛景霞如是匯報。
河南如斯,舉國亦然。7日召開的發布會上,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部長尹蔚民透露,目前中小企業吸納城鎮就業人員比例約為80%,中小企業已成解決就業問題的“主體”。
“小企業,大就業。”李克強2日表示。而在其后數日,在廣泛聽取代表委員意見的同時,李克強副總理數次表態,“發展小微企業意義重大”。
去年以來,由于國家宏觀經濟政策及國際形勢的變化,部分地區中小企業出現“融資難”問題,一些“hold不住”(撐不住)的企業先后倒閉,引發輿論隱憂。
“盡管沒有媒體報道的那么夸張,但浙江很多地方的中小企業確實面臨很大困難。”接受中新社記者采訪時,全國人大代表、浙商周曉光坦言。
對此,全國政協委員、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所長賈康建言,應在稅收財政政策方面給中小企業以更大配合,為后者提供更為寬松的環境。
“巧合”的是,8日上午,財政部新聞發言人、辦公廳主任戴柏華表示,今年將進一步完善結構性減稅政策,減輕中小企業稅收負擔。而在5日的政府工作報告中,中國總理溫家寶亦強調,要將減稅政策繼續實施和推進下去。
目前,一邊是大批企業“貧血”,一邊卻是融資渠道不暢導致巨額民間資本“動脈栓塞”,處于灰色地帶的民間借貸亂象叢生。
對民間資本“不要去堵,要去疏”,周曉光建言,“國家應該著力在對民間資本規范、管理、監控和疏導等方面下功夫,讓民間資本規范有序地流入中小企業。”
對此,全國政協副主席、全國工商聯主席黃孟復表示贊同,他對中新社記者說,“應加快民間金融開放的步伐,為規范和促進民間金融市場健康有序發展創造條件。”
中小企業“貧血”癥的痊愈程度,直接關乎中國經濟結構轉型的成敗。而從更大層面講,中小企業能否告別寒冬,也關乎中國改革步伐的進程?梢灶A期,借兩會“放大鏡”效應,中小企業“融資難”問題有望更快、更好、更根本地得以解決。